top of page

兒子大婚 (二)

Writer: Grace MaGrace Ma

“兩情相悅又豈在朝朝暮暮?”,翻出來香港俚語是 “有需要日對夜對嗎?” 如此説來,婚姻真的有需要嗎?相信一般情侶、新婚夫婦都渴望日對夜對,所謂睇極都唔厭,單純心靈相通是否足夠?還須問嗎?


新婚夫婦會渴望較多時間二人世界,旅行、煮飯仔、郊遊、購物,就算百無聊賴、沒事沒幹,無論做什麼,只要糖黐豆便很滿足,在一起已是天堂。


但日子久了,便越來越不用日見夜見,各自被“生活”霸佔了大部分時間,漸漸可能沒什麼話題,太疲累,甚至相對無言,關係或許變得功能化。尤其生下孩子之後,從兩人的偶偶細語,漸漸變成以孩子為中心,並非以對方為中心,夫婦的身份變成爸爸媽媽,不再喊對方的名字或匿稱,變成互相稱呼爸爸媽媽,這種情況十分普遍。孩子漸漸長大後,夫婦的話題多會集中於學業、交友、電玩、管教、前途、親子溝通、拍拖,夫妻的話題會變得很實際,什麼愛情飲水飽、有愛情不用麵包這些都不切實際。另一個常見的情況是夫婦之間不但沒有偶偶細語,大家也變得十分不溫柔、變得直接,互相成為對方的反對派,挑戰對方的言論、看法,因為感覺對對方了解瞭如指掌,也無須客氣了。有些夫婦坦白分享説,其實不見到對方時自己會較為輕鬆,見到面會反而會感到有壓力,原來單身或許是最好的選擇,因此有些人選擇加班也不回家,推說工作忙碌,其實是不回家的藉口。關係如此發展下去,當孩子離巢之後,夫婦生活便愈見生疏、有隔膜,變得你有你快活、我有我精彩,夫婦的關係變得枯燥無味、可有可無,回首過去,像發了一場夢,但人生便過去了。


有人會說,這種說法會否太悲觀,太偏頗了?的確是有這種婚姻關係,但不能以偏概全。婚姻並非一定要充滿激情、驚喜才不會變得枯燥無味、可有可無,就算平淡的婚姻也有令人回味之處,平淡不等於枯燥,夫婦關係可以盡在不言中,但互相明白對方,好的醜的、脆弱的、強的弱的,無一不知。世間上如果有這樣了解自己的人實在難得,能夠了解又仍然互相深愛對方,還可以不彼此珍惜?還不算是神仙眷侶?


結婚時新娘新郎許下的諾言,是愛對方一生一世,無論健康、疾病、貧窮、富足,都視對方為唯一的伴侶,不只是愛現在的她/他,也愛將來的她/他。要做到這承諾,便要從今天開始投放時間、愛心、耐性,放下自我(包括自卑)、要求,和不切實際的期望,這投資比一切都重要,是一生的投資。


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

Comments


  • Black Facebook Icon
  • email 2
  • LinkedIn

聯絡電話:9742-0055 (whatsapp/signal)

歡迎查詢或預約服務

“Love each other as I have loved you”  (John 15:12)

「你們要彼此相愛」(約翰福音15:12)

bottom of page